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

中心研究人员为贵州大学哲社学院研究生举办学术讲座

   时间:2019年12月26日 10:49 [ ] 浏览次数: 来源: 视力保护色:

2019年11月29日晚7点,贵州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三位研究人员到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伦理学硕士点,为研究生举办三场题为“史·道·法:中国传统思想的新时代反思”的学术讲座。

此次讲座在贵州大学东校区人文楼217会议室举行,中心李毅教授刘树芳副教授、万国崔副教授分别作了专题讲座。讲座由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伦理学硕士点负责人宋君修老师主持。  

李毅教授作关于“中国传统法文化及史鉴”的主旨发言。他结合自身的教学内容和研究成果,从四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法文化进行了概述。一是中国传统法文化的形成。李教授认为中国法传统影响中国两千多年,但基本上是在汉代成形。其次还谈到中国传统法文化的特点:诸法合体、刑民不分、礼法结合。二是中国传统法文化的三次巨变。这三次巨变分别发生于清末时期、建国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清末的巨变是内困外交的结果,建国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巨变主要是我国主动学习他国法律。三是现在法文化对传统法文化的背离。他表示,现代社会过度强调法治,但法律越多、越细致的状况,对社会来说并不一定有利。我们强调法治的同时应该避免过度的司法化。四是重拾中国传统法文化。在现代的自治、德治、法治结合的建构之下,回归并倡导德治,实际上是沿用了中国法文化的传统。

万国崔副教授作关于“二十世纪上半叶现代新儒家道统论三派刍议”的主旨发言。万老师的发言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儒家道统论的历史源流,拟将传统儒家道统论的生发分为两个时期,即先秦儒家道统论时期和唐宋以降儒家道统论时期。第二部分是对此期道统论生发的历史背景予以说明:二十世纪上半叶的现代新儒家道统论是“过渡时代”的产物。第三部分则以分流派的方法对二十世纪上半叶现代新儒家道统论进行解析。并提出儒家道统论三个理论组成部分,即道观、统观、功用观,且进行详细说明。第四部分用分阶段的方法来解读、分析二十世纪上半叶现代新儒家道统论。

  刘树芳副教授作关于“国内中国史研究范式转换鸟瞰——以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为例”的主旨发言。他从民国以降的革命史研究范式及其困境出发,谈到现代化范式催生的多元研究模式的中国近现代研究和后现代研究范式及其困境,最后引出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范式转换的思考。刘老师强调,范式是一个领域中主流的行事套路,它包括 philosophy (理念) 和 methods (方法)两部分。他认为对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范式转换的思考应该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是对这一段历史进行研究和思考要多元化、综合化;二是变挑战为动力,在研究中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改善史学范式。

在提问环节,现场的学术氛围浓厚。同学们就“法律是侧重惩恶还是扬善”、“儒家的形而上学建构到哪一步了”、“历史研究和政治实践是否可以区别开来”等问题与老师们进行了讨论交流。

    讲座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研究生们针对三位老师所做的专题讲座,积极讨论、提问,老师们的回答也引起同学们的进一步思考。


                                   讲座现场

                            研究生在提问、讨论


上一条:贵州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举办高中英语教师新课程学术交流会
下一条:我中心教师参加第四届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高端论坛

文章下载】     【打印】    【收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