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

聚焦课程建设 锤炼育人本领——2025年全省中小学地方和校本课程建设能力提升培训在我校圆满落幕

   时间:2025年10月14日 11:12 [ ] 浏览次数: 来源: 视力保护色:

为切实加强中小学地方和校本课程建设,提升教师课程教学能力 2025年10月10日至13日,由省教育厅主办、贵州师范学院承办的省中小学地方和校本课程建设能力提升培训我校成功举办各市(州)、县(市、区)教研员及中小学地方和校本课程骨干教师20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会。贵州师范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正厅长级)赵守盈,以及省教育厅教材处、贵州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负责同志出席了开班典礼,仪式由贵州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兼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袁川主持。

培训围绕“破解课程建设实践痛点、锻造育人骨干队伍、夯实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根基”目标,注重“理论—案例—实操-成果位一体化构建为贵州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专业动能。在培训班开幕式上,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正厅长级)赵守盈在致辞中基于“五育并举”育人体系构建的视角,指出地方与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希望大家带着问题学,将学习与解决学校实际问题相结合,以高质量培训所获助力学校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省教育厅教材处处长任明勇在开幕式上强调了地方与校本课程在国家三级课程体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认为加强地方和校本课程建设,既是响应国家战略部署的必然要求,也是我省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现实需要。袁川对本次培训的学习准备、课程设置、学习要求等进行了安排。

本次培训针对小学、初中两个学段,聚焦“多彩贵州”“多彩人生”两大核心课程,分专班开展针对性教学。在培训开篇环节,省教育厅教材处处长任明勇以“教育强国背景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哲学价值、核心要求、现实挑战和实践路径”为题,从教育强国建设宏观维度解读政策导向,明确课程建设的“育人坐标”。袁川以“贵州省中小学地方(校本)课程概述”为主题,围绕纲要编写、资源开发、课程设计、评价体系构建等环节,为学员搭建课程建设理论框架,为后续实操演练奠定基础。为确保培训内容“接地气,能落地”,多位专家学者结合贵州本土特色与教学实践,围绕课程建设核心内容开展授课。在“多彩贵州”学科专班中,左芳以三年级上册“民族服饰绚丽多彩”为例,示范如何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教学设计,让本土文化“活”进课堂;张桂英通过七年级“民族特色 文化繁荣”的课堂实战工作坊,指导学员掌握活化教学场域、提升课堂互动性的方法;王富林、石从灵等还分别从课程实施策略、教学观察评议精要的角度,破解地方课程“落地难、评价难”的现实问题。在“多彩人生”学科专班里,孙旭亮解读核心素养视角下课程的新修订方向;夏莉华指导基于《多彩人生地方课程纲要》的教学设计;王渝以四年级上册“我家的快乐时光”示范课为载体,开展点评研讨;张杰则通过“同课异构”模式,探索“自我探索”主题的多元授课路径。

10月13日上午,贵州省教育科学院副院长甘琼英教授以“中小学地方(校本)课程建设与开发”为主题开展专题授课,系统梳理课程开发的全流程方法论,从需求调研、资源整合到评价设计,为学员提供可直接复用的“操作手册”。紧接着的成果汇报环节,各专班学员代表结合培训所学与本地教育实际,展示“民族文化融入校本课程”“红色资源与课堂教学结合”等实践成果。结业典礼上,来自黔东南州的参训教师张艳感慨,“以前总觉得地方课程‘特色难凸显、落地无抓手’,这次培训既学了政策理论,又练了实操方法,还和全省同行交流了经验,回去就能把贵州的民族文化、生态资源搬进课堂!”道出了众多学员的心声。

 

文、图/廖莎 贺正刚   一审/邓廷云  二审/李振国  三审/袁川


                                                        培训开幕式现场


 

培训现场一


                                        

培训现场二


                                                               培训现场三


 

上一条:我校成功举办“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中小学地方(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创新”学术交流会
下一条:我校成功举办“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中小学地方(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创新”学术交流会

文章下载】     【打印】    【收藏】    【关闭】